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的自有技术比例已达到95%以上,其产业链也十分完整,从毛坯管、真空管生产,到太阳能热水器整机制造,再到配件供应,所有环节一应俱全。
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联盟( CASM )声称,这种下降代表最近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是适合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用户的,因此,现在开始担心使用中国光伏组件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成本问题。然而,如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联盟( CASM )数据分析,与2011年相比,今年对中国光伏组件的进口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截止到2012年5月的数据显示,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的进口价值达12.1亿,与2011年同期9.93亿美元相比,上升了21.8%。
中国的制造商,包括台湾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以及其他的来自亚洲的制造商甚至欧洲的,都采取了以系列措施避免关税。然而,许多中国制造商说:除非2012年十月份最终的规定和关税政策出台,否则,不会对客户需求产生影响。美国太阳能电池制造联盟( CASM )还从数据中分析: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进口的光伏组件上升,CASM声称,来自马来西亚增加950%,金额为1,35亿美元,菲律宾增加47.3%,金额0.41亿美元。根据中国的光伏制造商的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在美国可能实施反倾销政策之前,中国光伏制造商积极向美国提供光伏组件。2012年10月份的关税可能比现在的低,也可能高。
上周在旧金山举行的北美太阳能博览会期间,PV-Tech的调查显示,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兴趣的人数并没有下降,也没有因为关税的问题而使得价格有所上升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一个健康的市场,其产能使用率应该在70%~80%。2006年新余市的财政总收入30亿元人民币。
而随着营收的年年攀升,该公司为新余市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也逐年递增。从近期公布的尚德电力2012财年Q1报告来看,目前该公司产能利用率偏低,为了减少运营负担,该公司可能采取减少自有硅片产量,用低于生产成本的外购硅片来代替。除了几家一线厂商外,有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到雪上加霜的打击行业不景气的基础上的美国双反和欧债危机,截至目前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50多家中国太阳能工厂中,有超过70%的业绩报忧,其中预亏损最大的企业有海润光伏、向日葵、超日太阳能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股的表现似乎更好的反应了目前这些企业的现状,目前股价较高的天合光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这场太阳能大混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企业之一。
而与去年同期财政收入增速63.7%相比,LDK的亏损状况对该市财政个人所得税、企業所得稅、增值税等收入增速造成很大影响。从江西省上半年财政收入表格数据来看,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财政收入为63.9亿人民币,增速仅为2.2%,增速排名江西省11个主要城市的倒数第二。
而产能的过剩及需求疲软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中国太阳能企业急速扩张导致众多厂商出现亏损运营状况,呈现负债过高等问题,在比国外光伏产业整顿缓冲约莫半年之后,中国企业也开始有被整并的迹象。而到2011年,该市财政总收入达11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9.4亿元。而由于连续亏损,赛维净资产较2010年末减少52.52亿元至47.18亿元,当年末资产负债率升至86.50%,到今年一季度度,资产负债率继续升至87.05%。另外一家太阳能巨头尚德电力也出现了类似问题,截至今年6月30日,尚德拥有短期借款16.66亿美元,而帐面现金只有6.48亿美元。
而其他无法在危机中立足的企业,尤其二三线中小规模的企业未来将停产或被一线大厂收购。江西赛维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自2006年正式投产运营以来急速扩张,在太阳能产业的辉煌时代被称为LDK速度奇迹。除非能继续从银行大额融资,否则仅靠尚德的经营活动和帐面现金,很难偿还短期借款。但从财经网站给出的走势图来看,2011年上半年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就一路下滑,表明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情绪。
根据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中国的太阳能会面临大洗牌,最终保留几家竞争力大、高层决策正确、健康运营的几家大规模公司,成为中国的太阳能品牌。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透露,新余地方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由赛维LDK贡献,若赛维LDK最终走向破产,那对新余的经济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其中,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短期债券等刚性债务达到196.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73亿元,占负债总额的65.07%,短期偿债压力巨大。EnergyTrend认为,中国最大的四家企业目前仍可基本维持毛利为正数,持续提高技术从而维持制造成本的微弱下降,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可维持市场均价。
但现在企业开始意识到,低成本制造不能使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实现下游发展才是走出亏本运营怪圈的一条较为明智的道路。中国现有最大的四家太阳能硅片及电池组件制造商是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和阿特斯太阳能,而晶澳、晶科、LDK、Renesola、Hanwha则紧随其后。由于经济状况不稳和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欧美地区的一线太阳能制造商不敌中国低成本产品的竞争,近一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洗牌,包括德国Q-cells、美国Solyndra和BeaconPower等大型企业都申请破产。首当其冲的高负债赛维LDK一度被外界猜测申请破产或被国有化,作为大型中国太阳能标杆性企业,终于在日前出现政府支援的情况。从改则消息来看,如部分业内人士猜测,赛维LDK可能逐步被国有化。截至2011年末,赛维负债总额高达302.30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88.49亿元
而到2011年,该市财政总收入达11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9.4亿元。而与去年同期财政收入增速63.7%相比,LDK的亏损状况对该市财政个人所得税、企業所得稅、增值税等收入增速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经济状况不稳和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欧美地区的一线太阳能制造商不敌中国低成本产品的竞争,近一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洗牌,包括德国Q-cells、美国Solyndra和BeaconPower等大型企业都申请破产。从近期公布的尚德电力2012财年Q1报告来看,目前该公司产能利用率偏低,为了减少运营负担,该公司可能采取减少自有硅片产量,用低于生产成本的外购硅片来代替。
EnergyTrend认为,中国最大的四家企业目前仍可基本维持毛利为正数,持续提高技术从而维持制造成本的微弱下降,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可维持市场均价。江西赛维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自2006年正式投产运营以来急速扩张,在太阳能产业的辉煌时代被称为LDK速度奇迹。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股的表现似乎更好的反应了目前这些企业的现状,目前股价较高的天合光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这场太阳能大混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企业之一。首当其冲的高负债赛维LDK一度被外界猜测申请破产或被国有化,作为大型中国太阳能标杆性企业,终于在日前出现政府支援的情况。而由于连续亏损,赛维净资产较2010年末减少52.52亿元至47.18亿元,当年末资产负债率升至86.50%,到今年一季度度,资产负债率继续升至87.05%。同时,尚德电力有大量银行贷款,公司仅二季度度就需要支付银行利息3250万美元。
但从财经网站给出的走势图来看,2011年上半年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就一路下滑,表明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情绪。从改则消息来看,如部分业内人士猜测,赛维LDK可能逐步被国有化。
中国现有最大的四家太阳能硅片及电池组件制造商是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和阿特斯太阳能,而晶澳、晶科、LDK、Renesola、Hanwha则紧随其后。截至2011年末,赛维负债总额高达302.30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88.49亿元。
其中,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短期债券等刚性债务达到196.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73亿元,占负债总额的65.07%,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另外一家太阳能巨头尚德电力也出现了类似问题,截至今年6月30日,尚德拥有短期借款16.66亿美元,而帐面现金只有6.48亿美元。
而随着营收的年年攀升,该公司为新余市政府提供的财政收入也逐年递增。根据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中国的太阳能会面临大洗牌,最终保留几家竞争力大、高层决策正确、健康运营的几家大规模公司,成为中国的太阳能品牌。除了几家一线厂商外,有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到雪上加霜的打击行业不景气的基础上的美国双反和欧债危机,截至目前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50多家中国太阳能工厂中,有超过70%的业绩报忧,其中预亏损最大的企业有海润光伏、向日葵、超日太阳能等。2006年新余市的财政总收入30亿元人民币。
但现在企业开始意识到,低成本制造不能使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实现下游发展才是走出亏本运营怪圈的一条较为明智的道路。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透露,新余地方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由赛维LDK贡献,若赛维LDK最终走向破产,那对新余的经济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除非能继续从银行大额融资,否则仅靠尚德的经营活动和帐面现金,很难偿还短期借款。而产能的过剩及需求疲软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中国太阳能企业急速扩张导致众多厂商出现亏损运营状况,呈现负债过高等问题,在比国外光伏产业整顿缓冲约莫半年之后,中国企业也开始有被整并的迹象。
而其他无法在危机中立足的企业,尤其二三线中小规模的企业未来将停产或被一线大厂收购。从江西省上半年财政收入表格数据来看,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财政收入为63.9亿人民币,增速仅为2.2%,增速排名江西省11个主要城市的倒数第二